学术活动

第二届“新技术、大数据与现代财税金融高峰论坛” (2021)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0-18 发布者:孙晨

  2021年10月16日,第二届“新技术、大数据与现代财税金融高峰论坛”(2021)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教育部、科技部“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联合举办,管理世界杂志社大力支持,并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执行副主任、财税学院教授鲁元平主持。

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执行副主任、财税学院教授鲁元平主持本届论坛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嘉宾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杨灿明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邹进文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李达三金融学讲习教授李隽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助理、金融学院教授李志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永钦教授,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领导及老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参会。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研究员通过书面致辞表示祝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杨灿明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启十四五规划,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就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做出系统部署,将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与实现共同富裕、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表明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共同富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内在关联。当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不断涌现出革命性新技术,探索大数据和新技术与财税金融体制、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紧迫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 杨灿明教授

  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研究员在书面致辞(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邹进文教授代为宣读)中首先预祝此次高峰论坛顺利召开。李志军研究员认为,在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过程中,公平分配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如何成功避免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以经济总量衰退为代价的“索维尔陷阱”,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关乎我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他指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对共同富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针对不同观点展开思维的碰撞与交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邹进文教授代李志军研究员致辞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分享了关于“用地价格管制与企业研发创新:来自群聚(Bunching)识别的证据”的主题演讲。范子英教授基于群聚识别的证据,研究了用地价格管制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路径。他从研究动机、数据处理、研究设计与政策建议四个方面分别做了详细讲解,指出管制政策使得土地交易数量出现了明显的群聚效应,显著改变了企业行为,且效应大小与企业融资约束紧密相关。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范子英教授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以“迈向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为主题,从各国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出发,指出世界各国普遍以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为主,通过转移支付来缩小收入和财富差距。甘犁教授指出公共转移支付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其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将有效提升消费,促进“双循环”。他还强调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对调节城镇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效果,但对农村的收入差距调节效果较弱。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 甘犁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陆铭教授发表了题为“共同富裕: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的主旨演讲。陆铭教授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一般均衡视角,从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层面的“三角悖论”探讨了与劳动力流动相关的一次分配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陆铭教授指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和人口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不断集中,需要对传统的观念和体制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在“集聚中走向平衡”,进一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陆铭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李隽业教授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宏观经济信息与债券回报可预测性之间的关系。李隽业教授认为在债券收益的预测中主要包括收益率曲线和宏观经济变量两大预测因素。他利用灵活的非线性方法,构建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研究任何样本外证据的债券收益可预测性与实时宏观数据的关系。李隽业教授还介绍了宏观经济信息数据来源和样本外的设计方法,指出债券收益的预测结果不仅要从统计意义上分析其预测效果,还要关注其经济效果。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李隽业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助理、金融学院李志生教授演讲的主题为“重点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新证据”。李志生教授基于比较优势视角分析了重点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从产业政策实施的利弊、低效投资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李志生教授认为,政府如何推出并保障产业政策确实有效是问题的关键,产业政策只有遵循地区比较优势才能显著提升目标产业企业的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助理 李志生教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永钦教授发表了题为“机器人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市场和收入分配”的主题演讲。王永钦教授指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兴起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他从企业和城镇住户的角度出发,识别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和劳动者收入影响的因果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提高对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存在“就业极化”特征。同时,他认为机器人对不同技能(不同职业)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工资极化”特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王永钦教授

  下午的两个分论坛,紧紧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与收入分配格局、公共资源空间再配置、金融与企业发展、公共政策与机会公平、劳动力成本与税收、智能制造与创新等议题展开。各分会场气氛热烈,与会学者们围绕相关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积极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

分论坛讨论

  随着数字技术与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的进行,新技术、大数据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财税金融体制,也对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共同富裕目标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财税金融体制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大数据与新技术、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适切性。此次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推进大数据与新技术、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相关研究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方法、贡献了新观点,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